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鋼鐵英雄》:Hacksaw Ridge地獄裡的天使 影評


‧柔軟的心與信仰
電影前半段鋪墊男主角杜斯的性格養成。
失手傷害兄弟、酗酒父親的毆打,
這些經驗讓他一再意識到暴力的破壞性
從小栽下的信仰種子,逐漸成長茁壯
耶穌教他的是愛人,而不論甚麼理由,
傷害他人絕對不是愛的表現。


‧青春的愛與道路
這樣一個柔軟的孩子,
長大成了一個樸實暖男,
在老實的外表下,
對愛情的熱血衝勁卻也不落人後
很快地擄獲當地美女護士的心,
但在醫院進出的同時,
熱血青年卻也不得不面對
這個國家的傷痕累累,
杜斯看見自己必須前往的道路...


‧信念的堅持
為了捍衛信仰,你願意堅持到甚麼地步?
日本德川家康幕府時,為禁絕基督教曾給了一個考驗:
「踏繪」就是要求人們踏過耶穌畫像或十字架,
這麼一個信仰考驗事件
在杜斯身上成了:你是否能拿槍殺敵?
他堅決不拿槍的行徑惹火整個軍隊
這不只是違反軍紀
更多人憤怒的是:你憑甚麼?
不殺人就比較高尚?那我們都是罪人嗎?
這是一條漫漫的信仰之路。
長官的羞辱、同梯的霸凌
甚至面對軍事法庭也毫不畏縮。
「當世界逐漸分崩離析,我想盡力將它拼回去」]
杜斯和大家一樣熱愛祖國
只是想用不同方式去愛
他踏上戰場不是為了拿槍殺人,
為的是拯救一個個性命垂危的同胞。

‧見證英雄的誕生
經過重重難關,杜斯總算順利出征
但真正的考驗現在才開始...
原片名 Hacksaw  Ridge,是位於沖繩的高台,
這個地獄高台即是最後的修羅場。
就像長官對他們說的:We are not in kansas anymore
戰場無情,血肉橫飛,眾生哀號
戰爭電影最寫實與殘酷的刻劃不帶一絲美化
但也這正是在地獄中才能真正考驗杜斯的信仰
就像他的戰友說的:「這裡會逼得你不得不拿起武器」
恐懼,會使人拋開道德操守
但杜斯仍然不拿槍,赤手空拳地讚子彈中穿梭
勇敢衝入砲火陣中拯救一個一個傷殘士兵。
「主啊! 拜託你幫我再救一個」
宛如神助般,杜斯將隊友一個個平安送回家。
中間一段遇到敵軍時的假死時
杜斯被日本軍刀刺進的正是耶穌當年聖痕之處
這應是導演的刻意暗示:英雄,誕生。


‧真正的英雄
這是一個很激勵人心的故事。
杜斯有著如天使般的柔軟心腸與鋼鐵般的堅強意志,
並成功完成這宛如奇蹟的拯救,
但在紀錄片中,只見他本人謙遜地說:
「真正的英雄,都死在戰場上了。」
當然,真正的英雄往往是不會自稱為英雄的。
杜斯的故事讓我們了解
即使每個人的信仰各不相同,
我們還是能攜手用自己的方式,讓世界變得更好。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過度美國本位,
但畢竟這個故事講述的是美國的英雄,並不過份。
並且意識型態的主觀也不影響本片刻畫男主角的用心。
※另外這部片的步調也值得讚賞。
前段的溫馨,中段軍中的嘴砲搞笑,
後段的殘酷與熱血,每個氛圍都刻劃飽滿,
整部電影是豐富的情緒跌宕,相當過癮。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在夢裡相識,從夢中驚醒 影評


‧從追夢開始
追夢是所有年輕生命的起點,
夢想成為演員的打工妹Mia,
經歷一次次失敗的試鏡後,拖著疲憊身軀,
撞見了音樂,遇見了他。
主題曲下。
音樂身後是削瘦的孤獨音樂家:Sebastian。
美酒難得,不是沒人品嘗,而是無人懂得欣賞。
生不逢時的Sebastia,在餐館裡彈著俗氣的聖誕歌。
在形同枯槁的身軀裡,住著有夢的靈魂─想開爵士樂酒吧的夢
兩個天真有夢的靈魂相遇了,
從互看不順眼到相戀,只在短短一首〈A Lovely Night〉,
故事開始~ 浪漫戀曲開始譜寫





‧追夢進行曲  〈City Of Stars〉
從開場的眾人歡唱〈Another Day of Sun〉,到兩人相識的主題曲等,
一首首動聽樂曲,串起了這段浪漫情緣,
但最為想念的,還是這首吧:
〈City Of Stars〉
歌曲貫穿了整部作品,
從對未來的徬徨躊躇、到為愛瘋狂不顧一切的狂奔,
最後眾星燦爛的耀眼回首。
像是把故事濃縮在一段口哨、清唱、低吟的悠悠節奏裡,
既精巧亦深刻,成為看完電影之後,最難忘的回憶餘韻。



‧為了夢想,我願意犧牲
縱使生在現代,Sebastian仍不相信爵士已死
隨興和聲的多重變化、彈錯一個音就要死的技術要求,
每次都是絢爛壯麗的音樂饗宴,怎能不愛?
所以即使遍體鱗傷,他仍要追夢,
即使必須放下一身傲骨,他也願意妥協
卑躬屈膝,是為了夢想做出的犧牲
那蒼涼的姿態讓人想起《曼哈頓戀習曲》
最後Adam 那流行唱腔的高聲嘶吼,
和Sebastian玩電子樂的強顏歡笑有異曲同工之妙。


‧為了夢想,要堅持到底
同樣是追夢,Mia則不枉尺直尋
因此她不理解Sebastian的妥協
Mia在自導自演的獨角戲門可羅雀後,曾一度完全放棄。
後來幸運中選後,亦全心投入隻身赴法。
對她來說不是成就是敗,沒有繞路的空間。
兩個天真浪漫的靈魂,一個愛著電影,一個愛著音樂
在夢裡相識,最後從夢中驚醒。


‧驀然回首
最後的相逢  無語,唯有淚千行。
夢想都在,但人不同了
「如果當時...」所有的可能都成為平行時空的想望。
浪漫故事最美的時候,不是Happy ending
而是停下來回首的瞬間,
那一刻,時空凝結,所有的美好都封存成畫像
成為我們能一再回憶的永恆愛情。

用一首《日光夜景》的詩作為註腳

「那天晚上我們冒雨過街
 說好去看最後一場電影
 淋到濕透
 才發現牽著是別人的手
 燈光突然就熄了      」



《樂來越愛你》有《大藝術家》提到的老電影式微,
有《曼哈頓戀習曲》中對流行音樂的嘆息,
當然,還有愛情的最美與最傷
導演達米恩·查澤雷似乎想問:
老電影該淘汰了嗎?老音樂不合時宜了?浪漫愛情早已過時?
《樂來越愛你》就是一個回答,你愛它嗎? 
如果喜歡,那證明導演成功了
Old fashion ,一樣能讓你拍手叫好。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你的名字》? 你的名字!你的名... 影評



















你做過最美的夢是甚麼?新海誠認為,
那會是與生命中最重要的靈魂相遇 ,
那位最重要的人─最重要的名字。

有一說,人始終是孤獨的,因為是兩個不同實體。
那如果靈魂互換呢?是否不再有距離?

流星殞落  ,如夢似幻,三葉 /瀧,相遇了.



「你的名字?」

最一開始的,是不敢置信。第一個問題來了:「你的名字?」
宮水三葉─立花瀧─兩個名字從此被命運組紐緊緊相繫,相依相隨
揚起輕快的青春組曲,滑過青澀、年輕而熱情的歲月
《星際效應》裡,安海瑟威說:這世界上唯一能超越時空的或許只有愛
《你的名字》中,則是因為時空穿越,讓愛情成為可能
千絲萬縷,繫連愈來愈緊密,曖昧悄悄蔓生,愛情靜靜舒展

但,夢─總有醒的一天




「你的名字!」
周董還年輕的時候唱著:「在一起叫 夢,分開了叫 痛。是不是說 沒有做完的夢最痛...」
再刻骨銘心的愛情,也跨不過這世上最遙遠的距離:生‧死 
望著戛然斷開的繩結,瀧不甘心,他要奔跑 他要.....再見到─三葉!
少年一口飲下口嚼酒─少女的生命之液
穿越時空、跨越生死、在生命的樞紐宇宙中呼喊愛情,呼喚愛情
聲聲呼喚聲聲切 ,奇蹟般地暖色的夕陽灑下 ─「分身之時」到來
陰陽兩界消弭,神話中最美的時刻, 兩人初次見面。
不但不陌生,取而代之的是溫暖的熟悉 。這一刻,很美,很美。
你的名字!兩人急忙要在對方掌心寫下,但....





「你的名....」
但作過夢的你我都知道,夢的特性是遺忘。分離很苦,
但更令人心碎的是─遺忘
《王牌冤家》裡最驚心動魄的不是逝去的愛,而是徹底清除記憶的概念
能證明愛情存在的唯一證據─不正是記憶?
當記憶都逝去,剩下甚麼?剩下來的只有等待。
等待生命中的久別重逢,或是從此永隔 
《戀人絮語》這麼說著: 「我在戀愛著?是的,因為我在等待著」

相遇,相愛,分離,等待。接下來? 請走進故事一探究竟吧 ─《你的名字》

------------------------------------------------------------------------------------------------------------

後記:
其實真的不知該從何下筆,只有輕輕帶過故事,當是心情抒發。
新海誠不再是《秒速五公分》時憂鬱詠嘆的小生,
這次少年坐了起來,勇敢追愛,為愛而生而活而呼喊
這是青春愛情最動人的執念~

結合夢、神話、時空元素,讓這段學生愛情顯得不凡
雖然節奏有些倉促,但整體而言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你的名字》如流星劃過,絢爛而深刻,並再次喚醒我們潛意識中最浪漫的夢
─你也在尋找,那位一生註定的靈魂嗎?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比海還深》─ 平凡中最動人的微光塵粒 影評




「這是一個不得志的魯蛇作家,婚姻破裂,經濟拮据,
  家裡偷錢,最後空手而回的故事」    是這樣嗎?看完電影,或許你會改觀

◎鬼魅
導演專訪裡,是枝裕和說了這麼一句:
「當了電影導演之後,才慢慢的發現─越來越多要面對的,是自己的課題。」
創作之路上免不了的,始終得面對自己生命中的遺憾。

2008年的《橫山家之味》、2012年的連續劇《回家》、
2015年的《海街日記》、2016年的《比海還深》,
講的都是人們在至親死後的心境。幾乎可以看到,是枝裕和自雙親過世後,
一再左顧右盼的身影,不斷尋索父親身前身後的神情。

這次沒有幾近夢幻的空靈、沒有絢爛的燦光艷花,
卻捕捉到我們生活中最細小,卻一直存在的事物──
那是你想忘也忘不了,在光線照耀下兀自發亮的輕塵微粒。
像夢裡總是出現,不時閃現眼底的─鬼魅
你逃不了,也捨不得逃掉。
所以,是了,一切又從父親過世開始。
《比海還深》,良多的父親成為鬼魅,在故事裡忽隱忽現的出沒在話語中。
良多是還活著的鬼魅,反叛的愛著、恨著、又像著父親;
真吾是未出竅的鬼魅,困惑的愛著、恨著、若有似無的像著父親
不是宿命論,而是看不見的羈絆,人是很複雜的動物,
沒有絕對的非愛即恨,愛恨交織才是常態。
再美好的家庭都有過隱晦的裂隙,再破碎的親子也可能閃爍過溫暖的微光,
這才是真正的,人生。
而人生啊~往往就擺盪在愛與恨的中流逝過去,令人措手不及。


◎慢了
總是要失去了才會開始珍惜。
父親走了,良多才憶起童年的父子美好;
處理後事,才發現父親將自己的初版小說視若珍寶
生前吵得死去活來,骨子裡卻藏著倔強的愛
離婚了,良多才開始在意前妻的私生活;
前妻有新戀情,才開始積極討好兒子,努力寫作
頹廢固執的潦倒作家,開始試圖挽回流失的家庭關係
良多困惑著「我的人生哪一步走錯了」,但或許不一定是錯了,是慢了。
現代社會是不容許懶惰之人的,慢了一步,你注定跟不上順遂的人生步調。
不過,良多當然早就知道自己的愚笨,「知道,早就知道了」。
暴風雨下的落淚是最赤裸也最殘酷的終章,人生不得不,被迫邁向下一階段
良多的挽回為時已晚,但即使如此仍想放手一搏,因為──他這就是這樣天真


◎比海還深
「在陽台上的橘子樹雖然不結果,卻承載過美麗的藍翅蝴蝶。」
良多母親,淑子的悠悠閒話裡總透露著對兒子的不捨與眷戀,
她知道兒子懶散如父、不成材如父,也知道他天真如父,真性情如父。
即使兒子是顆不結果的樹,但在樹梢上破蛹的藍蝴蝶
仍是母親念茲在茲,最寶貝與珍視的。
愛已至此,仍感嘆一句「我從沒愛過人比海還深啊~」
甚麼樣的愛是比海還深呢?是不論好壞的寵著孩子?是自小到大的細心呵護?
淑子的愛在很多人眼中已經比海還深,但她仍嫌不夠呢,因為良多仍未幸福。
在淑子眼中,她的海遠遠不夠深,沒能乘載起良多的未來,
支持他乘風破浪,航向美好。



◎想成為的大人
但未來談何容易啊~
如果良多天生就不是出的了海的船,甚至良多根本不是艘船呢?
一個小故事:中國老前輩莊子、惠施曾對於一個「大葫蘆」爭辯過。
惠施嫌棄的表示這葫蘆用來裝水太大,做葫蘆瓢又不適合,因此是個垃圾。
但莊子卻說了:何不乘著他遨遊四海呢,這可是最棒的小船啊!
是不是很像?
是枝裕和為本片下的標題是「我們都沒能成為想成為的大人」
人生沒能按照劇本走似乎是大家都公認的現實
但或許,其實我們根本拿錯劇本了,或是其實沒有劇本?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登上人生舞台的演員,沒有人經過排練。


我們或許不偉大,但又如何?
「光是生存著就一定有著自己的價值」導演應如是說
每個人生都有其值得欣賞的美麗,端看你用哪個角度去觀看
試著去了解、尊敬「不成功」的自己或他人~
換個角度,或許你也能看見那翩然起舞,撥動心弦的碧藍蝶翼。


(圖片來源:網路)
(補充:推〈報導者〉這篇,寫得很好
https://www.twreporter.org/a/director-hirokazu-koreeda)

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

《搖滾青春戀習曲》~青春就是石頭與春捲啦! 影評




看到導演約翰·卡尼,就先要有預感─被音樂綁架的預感。

上部《曼哈頓戀習曲》讓多少少男少女為之著迷,這次的作品依舊迷人
我曾認為音樂電影太犯規,有情感綁架之嫌
因為賣點是「音樂」,只要音樂好聽、觀眾照樣買單,
走出戲院後只記得那幾首旋律,電影內容則如過眼雲煙

《搖滾青春戀習曲》雖然一樣是音樂電影,但看完後,
青春的迷惘、愛情的青澀、家庭的無奈卻和音樂緊緊相連
在腦海裡繞纏未絕,不能自已。

「青春就是義無反顧的Rock&Roll」

本片的是1980年代蕭條的愛爾蘭,訴說男孩康納的校園、家庭、愛情故事

專訪中導演說自己也曾在天主教學校生活,
也因此那種體制裡的不自由,是本電影初始基調
─沉鬱,衝不開、逃不走,將青春重重壓縛的愁雲慘霧

從一個青少年的追愛,變成一連串的青春大冒險

康納:「嘿!可以來當我的樂團MV模特嗎」蕾菲娜:「好啊!」
:(低語)「恩很好,該來組個樂團了」
沒有樂團就組一個啊!夠不夠熱血!
突破一切的力量就是來自─「音樂」,
看康納 勇敢追夢,熱血衝撞體制,甚至組樂團
─徹頭徹尾都是最無可救藥的浪漫

「要就做全套 永遠不要只做一半,懂嗎?」
女主角蕾菲娜的這句話為本片下了個很好的註腳─有夢就追,青春無所畏懼!

「濃濃80年代經典復古味」
看的出來導演是個音樂癡,從對白、背景、都可以看出他豐富的音樂知識。
而且看這群小孩煞有其事的復古穿著也莫名有喜感XD
( 康納擄獲女主的Take on me、被校長婊的"大衛鮑伊"穿著、
老哥偷婊的Phil Collins等 很多彩蛋^^)

樂團的第一支MV,向杜蘭杜蘭那年代的致敬意味濃厚
(有看電影的會知道這段很搞笑XD



Phil Collins 的歌父母那輩比較熟,我們這輩比較多人聽過的
應該是他唱的泰山主題曲XD






「不寫實下的真實」  

雖說是浪漫熱血,但能讓本片異於其他青春歌舞片的元素─在於情感的真摯。

一部好的電影是高潮迭起,喜的部分做很足,
悲的部分如不夠深刻,張力就會單薄。

學校這條線 ,按著霸凌、反抗、感化對手的典型校園模式,只匆匆帶過。
組樂團過程幾乎沒有困難,也有點太不真實。(只有被校長強迫洗臉吧)

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導演處理家庭這條線的觸感。
家庭這條軸線,從片頭就隱隱埋藏,在後頭則揭開了萬千愁緒。
我很喜歡片中有一幕:母親在門口抽菸、享受片刻自由的日落背影。
不須太多言語已道盡無奈。父母的不和,雖都只是插敘其中,
在哥哥漫不經心的冷嘲熱諷中帶過。

但到片尾和愛情線同步引爆的情感渲染,則使音樂的動人更入三分。
哥哥歇斯底里反應看似突兀,其實是最真情流露的自白。
原來很多時候,說著最無所謂的人,其實才是最在乎的。

哥哥的遺憾帶了出來,讓康納乘載了更多的他人的無奈,
最後一口氣熱血地用音樂傾瀉出來。

整部電影都是一種很青春的浪漫衝撞,笑鬧之餘,
也讓人不禁一想,...有多久 沒有勇敢一次了?
這樣的尾勁餘味,是讓我喜歡這部電影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也只有約翰卡尼,能讓我這麼心甘情願,被音樂綁架吧:)

最後附上沒露臉卻有獻聲的魔力紅主唱AdamAdam Levine - Go Now